文章列表 > 文章內容
06Aug
|
【愛的修煉之道:親子關係中的自我覺察】 八月心理好文 |
在諮商室的家長諮詢或親子會談中,常聽到家長們相似的反應,「我覺得他聽不下去我說的話,但是我還是好擔心,如果我不這麼做,他會不會變更糟?」、「是我哪裡做錯了,還是哪裡沒做好,他才會這樣子?」滿滿的焦慮、自責、生氣、難過,滿滿的情緒與循環無法打斷的負向互動,讓家長與親子關係間充滿了難解的衝突與沈甸甸的壓力。
現代社會與生活環境的變動與複雜化,現代的父母們普遍感受到教育小孩似乎越來越難,健康、人際關係、學習成就、社會影響……,身為父母內在常常充滿了擔憂與焦慮,教養孩子與親子互動成了耗能與巨大的挑戰。當面對孩子感受到彼此關係緊繃與互動情緒升溫時,練習觀察一下自己、問問自己,我的狀況如何?是不是我太累了或狀況不好,因為身體的疲憊與能量的低落拉低了我對孩子的心理承受力。這時候,我們需要的是自我照顧、讓疲憊的身心恢復能量,而不是讓疲憊不適催化與助長了內在情緒的火焰。
當教養與親子互動的指向的對象朝向孩子時,家長的內在的擔憂容易轉化為對孩子個人或外在環境的不信任,導致過度的干涉介入或太多的指導,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為自己負責、自由探索與嘗試錯誤的機會。
當這樣被教養焦慮淹沒的感受出現時,試著練習這樣的自我內在對話,這樣程度的擔憂是有需要的嗎?這樣焦慮的情緒有多少比例是基於事實,還是對於未來的假設與想像?這個擔憂只是因為孩子的問題,還是有來自我個人的議題、夫妻關係的狀態、外在環境的議題,還是其他的?這樣的擔憂對我或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?是否我需要找人討論協助?
當強烈的情緒出現時,父母先穩住自己、照顧好自己,讓身心恢復平衡,再思考需要採取的行動,甚至什麼行動都不做、從旁觀察反而是當下更好的策略;也或許,會發現需要協助的或許是家長本身而非孩子。於是,親子關係的可能性在情緒覺察與身心平靜的狀態中,自然地轉化與開展。
聯絡我們
0905270608
doublegood1010@gmail.com
屏東市高原街98-2號
週二到週五 15:00-21:00
週六 11:00-17:000
諮商項目
成人個別諮商 兒童青少年諮商 伴侶婚姻與家庭諮商 親子關係諮商 團體心理諮商 心理衛生講座